設備的二次搬運就位
1.二次搬運前進行設備箱體/外觀檢查:
2.設備就位后打開設備,檢查空調機檢查機組零件是否和技術資料相符:
3.檢查連接冷媒銅管和蒸發器銅管是否有明顯的小孔、變形及氮氣保壓情況等現象;
4.檢查其他零部件,如壓縮機、室內機組、加濕器等是否有自運輸而松動,或者遭遇野蠻裝卸而脫落或損壞;
5.開箱后設備及附件是否有損壞、遺漏現象;
6.搬運設備時須用柔軟物對設備提供適當的保護,以免碰撞損傷;
7.標準的搬運界面為機房內任意空間或機房同層內無障礙的任意空間。
8.設備位置按照設計圖紙執行,無圖紙的情況:設備的位置對于高效和平衡的控制室內環境非常重要。空調系統應盡可能地靠近*大熱負載。在高縱橫比的房間中,沿*長的墻安裝系統,以確保均勻的空氣分配。如果安裝不正確,將可能導致異常控制或機械故障;
9.系統前方空閑空間不得低于36"(914mm),以進行日常維護;
10.設備底座建議采用50×50×5mm的角鋼按設備的實際尺寸制造,用膨脹螺栓固定于地面并刷上防銹漆,必要時再刷涂與設備相近似的面漆;
11.底座必須水平放置,底座與設備間需要放置10mm橡膠防震墊,降低設備運行時產生的震動與噪音;
12.室外設備的底座固定,可以采用水泥墩或鋼架結構,不允許破壞防水設施;
室內機/室外機之間制冷管道銅管連接,銅管保溫
1.銅管管材內壁安裝前人工清洗(包括毛刺),焊接完成后高壓氮氣吹洗,焊口平滑,無焊瘤;銅管走向:橫平豎直,保溫套管接縫處已粘接,管路連接:采用直管接頭及900彎管接頭,室內機組支撐架下部的地面作好保溫;
2.管路穿越墻體樓板時:所有管路呈平行狀穿越墻體:管路穿墻時外加套管(或墻洞內壁鋪設橡皮隔振墊);管路安裝完畢后墻洞應作好相應簡單密封;管路不得交叉;
3.管路附外墻或吊頂內安裝時:所有管路支撐架完備,符合強度要求;金屬支撐架均銅管管材表面無直接接觸;水平管路的坡度符合設計要求,利于回油;
4.室內管道如果要求安裝糟道,由雙方協商解決:
5.冷凝器高于室內機6m時,要求排氣管加裝存油彎;冷凝器低于室內機不得超過5m;
負責室內機/室外機電源線及信號線的連接
1.電纜走向橫平豎直,電纜絕緣層無破損;
2.當與用戶電纜平行走線時,扎帶的間距與結扣的方向均應與用戶電纜保持一致。信號線與強電流或高壓電纜分開綁扎,綁扎間距應大于150mm;
3.室內外機之間電源線與信號線須用PVC管加以保護及固定:
進水路連接與排水管連接
1.客戶負責將進水管與排水管接到設備處,進水管要在機組旁邊、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裝手動截止閥,手柄不得向下,以便維修保養時隔離加濕器:如果水壓高于150PSlG(1034kpa),由客戶負責在系統水源供給管道處安裝減壓閥;
2.負責將進水管與排水管連接到室內空調機;
3.排水管安裝時嚴格保證管徑和坡度;
4.做存水排水試驗,要求排水暢通,排水管安裝存水彎;
系統檢查,完成壓力試驗及抽真空
1.管道打壓應以0.5MPA開始穩壓10分鐘后,無泄露壓力可進行1.8MPA恒壓保壓試驗,保壓時間12至24小時,前6h的壓降不應超過1﹪,溫差不大于5℃時,壓降應小于0.18MPA,其余時間應能保持壓力穩定;
2.系統壓力試驗通過后,可以對系統抽真空,抽真空時間長短視真空泵大小及管路長短濕度大小而定。將系統抽真空,真空度達至101Kpa。
嚴格的材料質量要求
1.冷媒銅管使用脫氧紫銅管外觀筆直、光亮;無油污和發烏、發黑等嚴重氧化現象:無裂紋、無傷痕等缺陷;
2.冷媒銅管端口管壁厚薄均勻一致;?6mm(5/8")以上的冷媒銅管壁厚要求,應≥1.0mm;
?12mm(1/2")以下的冷媒銅管壁厚要求,不得<0.7mm;
3.彎頭、直接頭端口管壁厚薄均勻一致;無毛邊、飛刺;
4.保溫管外觀標識清晰,推薦使用ARMSTRONG;端口管壁厚薄均勻一致,管壁柔軟,彈性良好,無癟泡及起泡等缺陷;
5.空調設備電源應采用銅芯線纜,并且必須是正規/"家的RVVZ阻燃電纜,電纜截面應滿足空調設備的滿負荷運行;
6.電纜外護套無破損、無傷痕等缺陷;電纜芯線明亮光澤。具有紫銅色,無發烏、發黑等嚴重氧化現象;
7.進口及合資氟利昂R22鋼瓶與外包裝紙盒的標識清晰,為了防止假冒產品,請在正規的供應站購買,推薦使用杜邦或聯信。
合理的工程安裝周期
1.設備搬運,準備工程材料,設備底座制作等:1個工作日;
2.設備管路焊接,電源線控制線連接等:2個工作日
3.壓力試驗,抽真空:1個工作日;
4.設備調試,現場培訓:1個工作日。